長盈精密:從蘋果供應鏈到AI機器人的轉型之路

Elias 2025年7月4日 综合新闻 59

從蘋果光環到AI機器人夢:長盈精密的豪賭與庫克的讚歌

當「新質生產力」遇上長盈:一場時代的交響?

202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振臂一呼,喊出了「新質生產力」這個劃時代的名詞。隨後,它像病毒一樣迅速蔓延,成了各大會議、報告的關鍵字。但說實話,第一次聽到這詞兒,我腦袋是懵的。什麼是「新質生產力」?聽起來就像是把一堆高科技詞彙攪在一起,然後端出來一碗看似高大上,實則不知所云的濃湯。

但長盈精密的故事,或許能讓我們稍微看清這碗濃湯裡到底有些什麼料。這家公司,被蘋果CEO庫克盛讚為「每天都在突破可能性極限的典範」。這句話聽起來像極了公關文,但背後隱藏的,卻是長盈精密在精密製造領域的深厚功底,以及不斷向AI、機器人等新興領域擴張的野心。

2025年,全球經濟因為美國那套「不對稱關稅政策」搞得雞飛狗跳,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需求變得更加迫切。這時候,「新質生產力」就成了救命稻草。而以製造業為主的A股上市公司,自然成了這場轉型的主力軍。根據最新年報顯示,2024年A股實體上市公司的研發費用高達1.6萬億元,佔全國研發支出的半壁江山!這數字聽起來很唬人,但仔細想想,這些錢真的能轉化為實際的生產力嗎?還是只是燒錢圈地,最後變成一堆無用的專利?

《證券市場周刊》推出「對話新質生產力系列」報導,長盈精密就是其中一家被選中的企業。2010年上市,歷經15年,營收從4.76億元暴增到2024年的169.34億元,淨利潤也水漲船高。這成績單確實亮眼。但問題是,長盈精密真的是「新質生產力」的代表嗎?還是只是搭上了消費電子和新能源的順風車?庫克的那句讚美,到底是真心話,還是商業互吹?這些問題,恐怕需要更深入的剖析才能找到答案。

關稅風暴下的華麗轉身:從消費電子到新能源的雙軌奇襲

精密的代價:長盈如何在高壓下煉成金身?

2024年,長盈精密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營收和淨利潤雙雙創下歷史新高。這背後,是長盈精密長達四年的轉型之路。從最初的消費電子精密零組件,到現在「消費電子+新能源」雙主業格局,長盈精密似乎成功擺脫了對單一產業的依賴。但問題是,這場轉型真的那麼順利嗎?還是說,長盈精密只是把雞蛋放在了兩個籃子裡,風險並沒有真正降低?

尤其是新能源業務,短短四年就貢獻了超過30%的營收,這速度簡直像是坐了火箭。但新能源這塊大餅,可不是那麼好啃的。競爭對手如雲,技術日新月異,稍有不慎就會被淘汰出局。長盈精密憑什麼能在這片紅海中殺出一條血路?靠的是技術?還是靠著和某些大客戶的特殊關係?

更值得注意的是,長盈精密在推進全球化戰略上的大手筆投入。深圳總部基地、宜賓基地二期、溧陽基地擴建…國內的擴張還不夠,還要把觸角伸向海外,在越南、墨西哥、匈牙利等地建設生產基地。這種擴張速度,簡直讓人看得眼花繚亂。但問題是,這些海外基地真的能帶來預期的效益嗎?還是說,只是為了迎合某些政策,或者單純為了在財報上做做文章?畢竟,海外市場的水很深,一不小心就會被淹死。

董秘胡宇龍在接受《證券市場周刊》採訪時,也提到了降本增效的重要性。圍繞採購、人力、費用等各個環節,長盈精密展開了全方位的降本行動。但說實話,這種降本增效的口號,聽起來總讓人覺得有點耳熟。畢竟,哪家公司不喊降本增效?關鍵在於,這種降本是真的提升了效率,還是只是壓榨員工、偷工減料?這其中的尺度,恐怕只有長盈精密自己心裡清楚。

胡宇龍的棋局:解讀長盈精密的增長密碼

全球擴張背後的算計:長盈的海外淘金熱?

長盈精密董秘胡宇龍在採訪中,將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歸結為三點:全製程生產工藝、大規模量產經驗、服務頂級客戶的經驗。這三點聽起來確實很有道理,但仔細想想,這似乎也是大多數精密製造企業的標配。長盈精密的核心競爭力,真的僅僅如此嗎?還是說,還有一些隱藏在水面之下的秘密武器?

胡宇龍還強調,長盈精密堅持以滿足客戶需求為導向的創新。這句話聽起來沒毛病,但問題是,客戶的需求是無止境的。如果一味迎合客戶,很容易迷失自我,失去自己的特色。長盈精密如何在滿足客戶需求的同時,保持自身的獨立性和創新能力?這是一個非常考驗智慧的問題。

更值得關注的是,長盈精密在國際市場的布局。胡宇龍表示,公司將加速海外基地建設進程,確保匈牙利和墨西哥生產基地如期投產運營,並優化越南生產基地的產能布局。這種擴張速度,簡直讓人懷疑長盈精密是不是想把工廠開遍全世界。但問題是,海外市場的風險是巨大的。不同國家的文化、法律、政策都存在差異,長盈精密如何在這些複雜的環境中生存和發展?這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問題。

而且,在全球電子製造與智能製造市場競爭加劇的背景下,長盈精密如何應對來自國內外同行的競爭壓力?胡宇龍表示,公司將繼續追踪國際一流客戶的動向,同時跟進新湧現的「現象級」潛在新客戶,並通過併購或戰略合作方式來推動公司發展。這種策略聽起來很激進,但也充滿了風險。畢竟,併購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可以迅速擴大規模,用不好則會把自己拖入泥潭。長盈精密是否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來應對併購可能帶來的風險?

AI機器人:長盈的下一個王牌,還是華麗的泡沫?

天機機器人:長盈佈局AI的關鍵一步?

長盈精密在「消費電子+新能源」雙主業之外,又將目光投向了AI機器人領域。胡宇龍在採訪中表示,未來3-5年,公司將構建「消費電子新能源雙支柱+人工智能」戰略布局,並加快人形機器人相關產能的建設,目標在三年內形成公司業績增長的第三極。這聽起來像是要在AI機器人領域大幹一場。

但問題是,AI機器人這玩意,現在還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技術成熟度、應用場景、商業模式都還不明朗。長盈精密憑什麼認為自己能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領域取得成功?是看到了什麼別人沒看到的機會?還是說,只是為了蹭AI的熱度,在資本市場上講一個好聽的故事?

更值得注意的是,長盈精密早在2015年就與日本安川合資設立了天機機器人公司,產品大量應用於公司的產線。這說明長盈精密在機器人領域已經有一定的積累。但問題是,天機機器人主要還是做工業自動化,和現在火熱的AI人形機器人還是有很大的區別。長盈精密能否將在工業自動化領域的經驗,成功轉移到AI人形機器人領域?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而且,AI機器人領域的競爭非常激烈。不僅有傳統的機器人廠商,還有大量的科技巨頭和新創公司湧入。長盈精密如何在這些強勁的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靠的是技術?還是靠著和某些大客戶的合作?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胡宇龍還提到,長盈精密將充分發揮AI技術在語義、邏輯、數據統計方面的優勢,結合AI和BI提升公司生產力和管理水平。這聽起來很美好,但具體如何實現,還需要時間來檢驗。畢竟,AI技術在製造業的應用還存在很多難點,如何將AI技術與現有的生產流程深度融合,是一個需要長期探索的過程。

客戶至上還是技術至上?長盈的生存哲學

長盈的護城河: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蘋果

長盈精密能夠走到今天,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對客戶需求的極度重視。從黑莓、諾基亞,到蘋果、Meta、三星,長盈精密的客戶名單不斷更新換代,但始終不乏行業巨頭。蘋果CEO庫克甚至稱讚長盈精密為「每天都在突破可能性極限的典範」。這句話既是讚揚,也是對長盈精密客戶至上策略的肯定。

但問題是,過度依賴大客戶,也存在很大的風險。一旦大客戶的訂單減少,或者轉向其他供應商,長盈精密就會受到很大的衝擊。更何況,像蘋果這樣的巨頭,對供應商的要求極其苛刻,利潤空間也被壓榨得很厲害。長盈精密在服務這些大客戶的同時,如何保證自身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續發展?這是一個需要仔細權衡的問題。

另一方面,長盈精密在技術創新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胡宇龍在採訪中多次提到技術創新,並強調公司堅持以滿足客戶需求為導向的創新。但技術創新並不僅僅是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更重要的是為了提升自身的競爭力,開拓新的市場。

長盈精密如何在客戶至上和技術至上之間找到平衡點?這是一個關乎公司長遠發展的戰略問題。如果過度強調客戶至上,就會淪為代工廠,失去自主創新的能力。如果過度強調技術至上,又可能脫離市場需求,導致研發出來的產品無人問津。

總之,長盈精密的成功,既有時代的機遇,也有自身的努力。但未來的道路還很長,挑戰也很多。長盈精密能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取決於它能否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生存哲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ttps://www.touzishiye.com/archives/57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