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夢戈壁:駱駝牧歌、邊陲小鎮與電商新生活

Elias 2025年7月3日 综合新闻 19

戈壁灘上的慢時光:駱駝、牧民與飛逝的光陰

戈壁,那片一望無際的荒漠,時間在這裡彷彿被拉長,又好像被風吹散,快慢之間,全憑心境。它既像是停滯不前的沙丘,又像是奔騰不息的駝隊,看似矛盾,卻又真實地存在於這片土地上。我總覺得,時間在戈壁不是用日曆來計算的,而是用駱駝的腳印、牧民的歌聲,以及那永恆不變的藍天來度量的。

時間的刻度:在荒漠中尋找駱駝的牧民

「時間就是金錢」,這句話在戈壁灘上聽起來簡直是個笑話。在這裡,時間更像是牧民孟根其木格手中那根長長的趕駝鞭。她養了兩百多峰駱駝,散落在十八萬畝的牧場上,尋找它們簡直就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想像一下,遼闊的戈壁,沒有明顯的地標,只有無盡的沙石和偶爾幾棵耐旱的胡楊。孟根騎著摩托車,發動機的轟鳴聲在空曠的戈壁上迴盪,她扯著嗓子,用蒙古語高喊著「句句句句」,試圖喚回那些自由散漫的駱駝。

有時候,駱駝就像和她捉迷藏一樣,躲在沙丘後面,或是隱藏在稀疏的草叢中。找尋的過程漫長而艱辛,往往一晃眼,太陽就從東邊落到了西邊,白晝變成了黑夜。這種在荒漠中與時間和駱駝「搏鬥」的場景,在外人看來或許難以理解,但對孟根來說,卻是再尋常不過的日常。

歲月的痕跡:從黃裙到麻婆豆腐的戈壁守望者

如果說孟根的時間是用尋找駱駝來度量,那麼對於快六十歲的朝樂蒙花來說,時間的刻度就藏在她臉上被風吹日曬的皺紋裡。十九年前,她初來戈壁時,還是一個穿著黃裙、踩著高跟鞋的時髦女性。誰能想到,如今的她卻坐在簡陋的小帳篷裡,守著一群羊,一口一口地吃著用小鍋煮的麻婆豆腐?這反差之大,簡直讓人難以置信,但這就是戈壁的魔力,它能改變一個人,也能沉澱一個人的心。

朝樂蒙花的故事告訴我們,時間不僅僅是流逝,更是一種沉澱。她用十九年的光陰,將自己融入了這片戈壁,從一個外來者變成了一個真正的守望者。麻婆豆腐的味道或許並不精緻,但它卻飽含著朝樂蒙花對生活的熱愛和對這片土地的依戀。

飛地馬鬃山:邊陲小鎮的堅守與變遷

馬鬃山鎮,這個位於河西走廊邊緣的小鎮,地理位置相當特殊,它就像一塊「飛地」,孤零零地鑲嵌在甘肅省的最北端,與蒙古國接壤。說它小,是因為這裡的常住人口只有五百多人;說它大,是因為它的面積足足有三萬兩千平方公里,相當於五個上海那麼大。這種巨大的反差,讓人不禁好奇,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又為了什麼,堅守在這片看似荒涼的土地上?

這裡的牧民,既是牧民,也是邊民。他們在廣袤的戈壁灘上放牧、守邊,用歲月淬煉出堅韌的品格。近年來,隨著通路、通電、通網,「興邊富民」的建設也悄然改變著這片原始的土地。但說實話,這些建設真的能完全改變這裡嗎?我持保留態度。畢竟,戈壁的荒涼,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匱乏,更是一種精神上的孤獨。而這種孤獨,或許才是真正吸引這些牧民堅守的原因吧。

孟根其木格:與駱駝為伴的遊牧人生

孟根其木格,這位在戈壁灘上長大的蒙古族女性,她的生活就像一部關於駱駝的史詩。她不是那種高高在上、只會發號施令的牧場主,而是真正與駱駝同吃同住、風雨同舟的家人。在她眼中,每一峰駱駝都有自己的個性和故事,而她,就是這些故事的聆聽者和守護者。

剪毛季的戈壁風沙:牧民的辛勞與溫柔

每年三到五月,當春風開始吹拂戈壁灘時,也是孟根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剪駱駝毛。這項工作看似簡單,實則充滿了挑戰。想像一下,在漫天黃沙中,孟根和她的工人們要與一群性格各異的駱駝「搏鬥」。溫順的駱駝還好,會乖乖地配合,但遇到脾氣暴躁的,那可就麻煩了,踢腿、吐口水都是常有的事。

但即使面對這些挑戰,孟根依然充滿了耐心和溫柔。她會輕聲安撫駱駝,用熟練的手法剪掉它們厚重的毛髮。看著一堆堆剪下來的駝毛,孟根的心裡充滿了希望。這些駝毛不僅能賣個好價錢,也是駱駝們度過炎熱夏季的必需品。在她看來,剪毛不僅僅是一項工作,更是一種對生命的呵護。

與駱駝的對話:從小立志放牧的蒙古族姑娘

孟根從小就對放牧有著濃厚的興趣。當其他孩子還在夢想著成為科學家或藝術家時,她卻渴望著騎著馬,在廣袤的草原上自由馳騁。她甚至主動向父母請纓放牧,雖然被母親以「該去上學」為由拒絕了,但這份對放牧的熱愛卻始終沒有改變。她覺得自己有很多話想和動物說,問馬累不累,看著駱駝長大,這些對話,我猜,旁人是沒法理解的。

小時候的孟根,常常騎著馬,和家裡的動物們「聊天」。她會問馬:「背著我你累嗎?」也會看著小駱駝一天天長大,心裡充滿了喜悅。或許在外人看來,這有些不可思議,但對於孟根來說,這些動物就是她的家人,她的朋友,她的精神寄託。

牧場上的日常:摩托車、駱駝與數不清的牽掛

如今,孟根已經是十八萬畝牧場的主人了。每天,她都會戴著頭盔,騎著摩托車,在戈壁灘上巡視。摩托車是她的交通工具,駱駝是她的夥伴,而那數不清的牽掛,則是她前進的動力。她每天最關心的,就是她的動物們是否安好。數駱駝,對她來說,就像是一種儀式,只有確認了數量,她的心才能真正安定下來。畢竟,這些駱駝不僅是她的財富,更是她的生活,她的夢想,以及她與這片土地之間無法割捨的紐帶。

朝樂蒙花:從內蒙古到戈壁的逐夢之旅

朝樂蒙花,這位來自內蒙古的牧民,她的故事更像是一部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的西部片。她年輕時,在縣城裡工作,生活安穩,但內心深處卻始終有一種不安分的因子在蠢蠢欲動。九十年代,當她聽說肅北縣也有蒙古族時,內心的好奇心再也無法抑制。於是,她毅然決然地離開了舒適的生活,踏上了前往戈壁灘的逐夢之旅。說實話,這種拋棄一切的勇氣,我還是很佩服的。

黑戈壁的吸引:在人煙稀少之地放牧的理由

最初,朝樂蒙花只是在肅北縣縣城做一些手工藝品,偶爾也會製作馬頭琴。但她始終覺得,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直到2006年,她來到了馬鬃山鎮,看到了那片蒼茫的黑戈壁,她的心才真正安定下來。或許在外人看來,這片人煙稀少、荒涼至極的土地毫無吸引力,但對朝樂蒙花來說,這裡卻充滿了挑戰和機遇。她想在這片土地上闖蕩,放羊,證明自己的價值。這或許就是一種命中注定,一種與戈壁灘之間無法解釋的緣分吧。

與狼共舞:戈壁灘上的驚險與堅韌

在戈壁灘上放牧,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要忍受惡劣的自然環境外,還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危險,其中,狼就是最大的威脅。朝樂蒙花還記得,她第一次在戈壁灘上見到狼時,嚇得半邊臉都麻了。那是一種來自原始的恐懼,一種對未知的敬畏。但她並沒有被嚇倒,而是選擇勇敢地面對。

她也曾遇到過下雨天,因為害怕打雷,抱頭坐在地上,身邊圍繞著一群不知所措的羊。狼會追逐她的羊群,羊群四處逃散,她哭著鼻子四處尋找。這些困難並沒有擊垮這個有著鐵一般意志的女人。她用自己的堅韌和毅力,在這片充滿挑戰的土地上生存了下來。說實話,這種與狼共舞的生活,聽起來都讓人覺得刺激。

游牧的樂趣:自由自在的歌聲與蒙古族俗語

儘管生活充滿了艱辛,但朝樂蒙花依然熱愛著游牧生活。她覺得游牧生活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放牧十幾年,她覺得夏天是放羊最好的時候。騎著摩托車,吹著風,走得快快的,「唱個歌多舒服啊」。她喜歡遠離紛擾,在戈壁灘上安靜地自發記錄蒙古族的俗語、歇後語。這不僅是一種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更是一種對生活的熱愛。或許,正是這種對自由和熱愛的追求,支撐著她在這片荒涼的土地上堅守了這麼多年。

戈壁灘的現代變奏:通路、通電、通網與興邊富民

過去提起戈壁,腦海中浮現的總是荒涼、落後、與世隔絕的印象。但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的傾斜和基礎建設的推進,戈壁灘也開始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通路、通電、通網,這些看似簡單的舉措,卻正在一點一滴地改變著牧民的生活,也讓這片古老的土地煥發出新的生機。只是,這種改變究竟是好是壞?是進步還是倒退?恐怕沒有人能給出一個 однозначный (明確的) 答案。

基礎建設的巨變:從油路到高速公路的時代跨越

朝樂蒙花對馬鬃山鎮這些年的變化可說是如數家珍。2014年,馬鬃山蘇木(來源自蒙古語сум,屬鄉級行政區)通鄉油路正式開工建設,這條路對於當時的牧民來說,簡直就是一條通往新世界的橋樑。有了路,才能有電、有信號,才能有更多的可能性。2017年,國家西部大開發交通要道京新高速公路通車,更是讓馬鬃山鎮與外界的聯繫更加緊密。2021年,馬鬃山鎮被正式列入國家第一批「興邊富民行動中心城鎮」建設試點單位,這無疑是對這個邊陲小鎮的最大肯定。

這些基礎建設的巨變,的確為牧民安家立業提供了保障。但說實話,當我看到高速公路穿過戈壁灘時,心裡還是有一絲隱隱的擔憂。現代文明的入侵,是否會破壞這片土地原有的寧靜和純樸?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乾旱的挑戰:缺水、缺草與駱駝的健康危機

人為建設為牧民安家立業提供保障,但大自然卻總是給人出難題。馬鬃山鎮降水量極少,屬於典型的荒漠氣候。孟根說,尤其這五年來愈發乾旱,缺水也缺自然草。缺草就要人工買苜蓿,但這些草料的營養價值遠不如自然草,導致駱駝這些年生病比以前多了,拉肚子、憋尿、不吃草等問題層出不窮。牧民只能請獸醫,了解更多的信息以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這也意味著,他們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金錢,來維持生計。全球暖化跟氣候變遷真的不是開玩笑的,影響層面遠超乎我們想像。

水井的渴望:戈壁牧場上的生命之源

對於戈壁牧民來說,水就是生命之源。孟根的牧場挖了三口井了,但只有兩個水泵,這意味著她必須節約用水,精打細算。6月的一天,孟根的新水泵終於到了,她騎著摩托車去鎮上取回快遞。水泵的到來,對她來說,就像久旱逢甘霖一樣,充滿了希望。有了水,才能養活更多的駱駝,才能讓牧場充滿生機。只是,戈壁灘的水資源始終是有限的,如何合理利用,永續經營,是擺在所有牧民面前的一道難題。

電商西進:戈壁牧民的網購新生活

說到戈壁灘,你可能很難把它和「網購」聯想在一起。但在這個時代,只要有網路,似乎什麼都變得可能。隨著電商平台的不斷發展和物流體系的日益完善,網購也開始走進戈壁牧民的生活,為他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選擇。這簡直就像是把百貨公司搬到了戈壁灘上,讓人不得不感嘆科技的力量。

從傳統到現代:網絡購物改變牧民的生活方式

孟根記得,大約從2016年左右,馬鬃山鎮通了信號,能用上微信,她開始學會網絡購物。在此之前,她的生活用品只能去鎮上購買,大約離牧區半小時路程。如果是駱駝飼料這種鎮上買不到的東西,就得乘車去玉門,路上行程三到五個小時。這不僅耗時費力,而且成本也很高。但現在,她只需要在手機上點幾下,就可以買到各種各樣的商品,簡直是太方便了!

這讓我想到一句話:「科技改變生活」。網絡購物不僅改變了牧民的購物方式,也改變了他們的生活節奏和消費習慣。他們可以更加便捷地獲取信息,了解最新的產品和技術,也更容易與外界建立聯繫。這種改變,或許才是電商西進帶來的最大價值。

拼多多的力量:物流補貼與千億扶持計劃

孟根現在牧場需要的一些工具,比如發電機、繩子、袋子,她都可以直接在網上買了,而且更便宜。她說,新水泵就是在拼多多上買的,拼多多包郵的商品會送到鎮上的代收點,她有空就可以去拿。這種便捷的背後,離不開拼多多近年來大力推動的「電商西進」行動。

據說,拼多多不僅首創中轉集運模式,大幅降低物流成本,還率先宣布所有商家在西藏、甘肅、寧夏、內蒙古等偏遠地區產生的物流中轉費由平台「買單」。今年4月,拼多多又推出「千億扶持」計劃,未來三年內擬投入資金、流量等資源超過1000億人民幣,加碼高品質電商生態建設。這種大手筆的投入,的確讓人印象深刻。但問題是,這些扶持政策究竟能持續多久?又能在多大程度上真正惠及牧民?這仍然是一個未知數。

新水泵的喜悅:清涼的水花與戈壁的希望

在拼多多的支持下,孟根的一次次實惠網購得以實現。隨著她對新水泵的一通操作,水管的水向外湧出。她先清洗了駱駝的水槽,潔白的水花湧向水槽時,清涼的生命力也向乾旱的戈壁湧來。這不僅僅是水,更是希望,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盼。

綠色帳篷下的歌聲:朝樂蒙花的愜意與遠方

相近的時間內,朝樂蒙花在馬鬃山鎮拿到了她的快遞,一頂綠色帳篷。日薄西山,羊該回圈了,她騎著摩托把羊趕了回來,撐起在拼多多購得的帳篷,坐在裡面唱起了歌。悠揚的歌聲迴盪在山頭。她看向遠方,鬢角的頭髮被風拂起。這一幕,簡直就像一幅詩意的畫卷。一頂帳篷,一首歌,一個牧民,構成了戈壁灘上最美的風景。

電商西進,不僅讓牧民的生活更加便利,也讓他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他們可以通過網絡了解世界,也可以通過網絡表達自己。這種改變,或許才是電商西進帶來的最大意義。

家園與夢想:戈壁牧民的守望與期盼

在戈壁灘上生活,既是一種選擇,也是一種宿命。對於那些在這裡出生、在這裡長大的人來說,戈壁灘就是他們的家園,是他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們或許嚮往外面的世界,但最終還是選擇回到這裡,守望著這片土地,期盼著更美好的未來。這種對家園的眷戀,就像駱駝對綠洲的渴望一樣,是與生俱來的。

對土地的眷戀:城市的新鮮感與家鄉的寬廣

孟根坦言,自己未曾踏足過甘肅、青海以外的地方。她對馬鬃山鎮的土地和駱駝懷有深厚的感情,「城市偶爾去一趟,有新鮮的感覺,待兩三天就很着急想回家。」這種對家鄉的眷戀,或許只有真正生活在戈壁灘上的人才能體會。城市固然繁華熱鬧,但卻缺少了戈壁灘的寬廣和寧靜。在這裡,你可以感受到天地的遼闊,可以聽到風的聲音,可以與自然融為一體。這種感覺,是在城市裡無法體驗到的。

這種情感,讓我想起了一句古老的諺語:「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家鄉或許並不富裕,或許並不舒適,但它卻是我們心中最溫暖的港灣。

女兒的夢想:走出戈壁,走向更廣闊的世界

儘管自己對戈壁灘充滿了熱愛,但孟根卻對女兒有著不同的期許。她24歲的女兒,從小就被帶出馬鬃山鎮讀書,即將畢業想考軍隊文職,孟根期待女兒如願。她希望女兒能夠走出戈壁灘,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實現自己的夢想。這或許就是父母對子女最普遍的期盼,希望他們能夠過上比自己更好的生活。

這種期許,也反映了戈壁牧民對未來的希望。他們不僅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夠越來越好,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更多的選擇,能夠擁有更廣闊的舞台。

荒涼的戈壁,不荒涼的人生:對家鄉的熱愛與堅守

而孟根自己還要留在這裡照顧她的駱駝。戈壁是孟根的家,只有在家,她才感覺心裡「寬寬的」。對她來說,守在家鄉的每一天,都印證著馬鬃山站站台外那句醒目的藍色標語:只有荒涼的戈壁,沒有荒涼的人生。這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更是一種信念,一種對家鄉的熱愛和堅守。

這讓我想起一句話:「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國」。無論我們身在何處,都應該熱愛自己的家鄉,守護自己的家園,為建設更美好的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ttps://www.touzishiye.com/archives/46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