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電池、軍工、AI手機、物聯網、光伏、覆銅板產業鏈深度解讀
固態電池的逆襲:能量密度不再是難題?
鋰電池,這個我們每天都在用的東西,從手機到電動車,簡直無處不在。但你有没有覺得,電池的續航永遠不夠用?這背後的核心問題,就是能量密度。能量密度就像電池的「胃」,胃越大,吃的越多,跑的越遠。所以,各路科研大佬和電池廠商,一直都在死磕這個指標。而固態電池,就被視為是大幅提升能量密度的終極解決方案。
矽基負極:鋰電池的續命仙丹,還是曇花一現?
在全固態電池真正大規模應用之前,矽基負極被許多人視為是「救命稻草」。傳統的石墨負極,能量密度已經逼近極限,再怎麼擠牙膏也擠不出多少油水。而矽,理論能量密度是石墨的十倍!這意味著,如果把手機電池換成矽基負極,續航直接翻十倍,想想都覺得興奮。但矽這玩意兒,有個致命缺點,就是「膨脹」。充放電過程中,體積會劇烈變化,導致電池壽命急劇下降。所以,過去一段時間,整個行業都在跟這個「膨脹怪獸」作鬥爭。
固態電池大會背後:寧波要打造下一個電池產業中心?
2025第四屆固態電池大會暨硅基負極產業創新大會在寧波召開,這可不是一個簡單的行業會議。背後透露出的信息是,寧波想要藉著固態電池和矽基負極的風口,打造下一個電池產業中心。要知道,現在的電池產業,主要集中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如果寧波真的能成功,那將會徹底改變中國電池產業的格局。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寧波能否在這個賽道上脫穎而出,還存在很多變數。
中信證券的預言:誰將在矽基負極的盛宴中分一杯羹?
中信證券跳出來說,矽基負極是下一代負極材料的理想選擇,技術逐漸成熟,下游應用也很積極。除了矽碳負極企業本身,原材料(碳材料、矽烷、包覆材料等)、設備等都是值得關注的關鍵環節。這話說的很有意思,等於是指明了方向,告訴大家,這是一個很大的市場,但不是誰都能賺到錢。要麼你有核心技術,能解決矽的膨脹問題;要麼你能提供優質的原材料和設備,成為矽基負極產業鏈上的重要一環。否則,只能看著別人吃肉,自己連湯都喝不上。
上市公司的暗戰:誰是真正的技術領先者?
上市公司這邊,也是各顯神通。道氏技術說,他們的矽碳負極已經賣給了好幾家電芯客戶,還跟頭部電芯客戶保持密切合作。硅寶科技也宣稱,他們的矽碳負極產品通過了多家工具電池和3C電池客戶的測評認證,今年已經賣出了上百噸。中科電氣則比較低調,只說他們在矽基類負極方面有持續投入,建成了中試產線,產品正在多家客戶那裡測試。但到底誰是真正的技術領先者,誰在吹牛,誰在默默耕耘,還需要時間來檢驗。畢竟,在資本市場上,講故事誰都會,但能把故事變成現實的,才是真正的贏家。
軍工板塊的春天來了?新質生產力下的財富密碼
最近,軍工板塊又開始熱鬧起來了。地緣政治緊張,台海局勢敏感,再加上什麼「新質生產力」的概念加持,搞得好像軍工股馬上就要一飛沖天一樣。但我們要冷靜思考一下,軍工股真的是遍地黃金嗎?還是只是一場資本炒作的遊戲?
軍工ETF的狂飆:是真金白銀的湧入,還是散戶的盲目追捧?
軍工ETF龙头近1周日均成交1.49亿元,近2周規模增長3.80亿元,新增規模位居可比基金前2,近2周份额增长1280.00万份,新增份额位居可比基金前2。資金流入方面,拉長時間看,軍工ETF龙头近10個交易日內,合計“吸金”3586.22萬元。看到這些數據,你可能會覺得軍工股要起飛了。但仔细想想,這些錢真的是「聰明錢」嗎?還是散戶被各種消息刺激,盲目跟風?要知道,ETF的漲跌,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資金的流入和流出。如果只是散戶的短期炒作,那漲勢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國新證券的底氣:軍費增長是萬能靈藥?
國新證券說,中長期來看,中國軍費平穩增長,為國防軍工行業穩定發展提供堅實基礎,行業規模和利潤有望保持持續上升態勢。這話聽起來很有道理,但問題是,軍費增長並不一定意味著所有軍工企業都能受益。軍費的分配,涉及到戰略考量、技術發展方向等等複雜因素。有些企業可能拿到大筆訂單,賺的盆滿缽滿,有些企業可能被邊緣化,甚至被淘汰出局。所以,不能簡單地把軍費增長當成軍工股的萬能靈藥。
中郵證券的豪賭:建軍百年是軍工股的最後機會?
中郵證券更狠,直接說展望2025年,“建軍百年奮鬥目標”任務進入下半場,軍工行業訂單有望迎來拐點。這話簡直就是在煽動情緒,好像錯過了2025年,就錯過了軍工股的最後機會一樣。但歷史經驗告訴我們,股市裡沒有什麼「最後的機會」。任何時候都要保持理性,不要被短期的炒作沖昏頭腦。更何況,「建軍百年」是一個長期的目標,並不是一個短期的刺激因素。
上市公司的牌局:誰能抓住低空經濟的風口?
上市公司這邊,也是各有各的說法。國睿科技是中電科十四所的唯一上市平台,承接十四所的國際業務。他們說自己是“低慢小”反無系統軍工國企,要立足南京低空項目並拓展全國,低空反無等基建需求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加快落地。愛樂達主要做軍用、民用飛機零部件業務。盟升電子做電子對抗產品,贏得了多個電子對抗裝備型號的研製訂單,將逐漸實現產品定型及量產。但這些公司到底誰能抓住低空經濟的風口,誰能真正實現業績增長,還需要時間來驗證。在股市裡,概念炒作很容易,但真正能把概念變成利潤的,才是真正的實力派。
AI手機大戰開打!榮耀的通義千問,能幹掉蘋果Siri嗎?
手機廠商們現在都瘋了,好像不提AI,手機就賣不出去一樣。榮耀最新發布的Magic V5折疊旗艦手機,直接搭載了阿里巴巴的通義千問,還整合了高德、飛豬旅行的智能體(Agent)。這架勢,擺明了就是要跟蘋果Siri一較高下。但問題是,AI手機真的能改變我們的生活嗎?還是只是一個營銷噱頭?
李健的野心:榮耀要成為AI手機的領導者?
榮耀CEO李健直接放話,說Magic V5是首個搭載阿里通義千問和Agent生態的AI手機。這話聽起來霸氣十足,好像榮耀已經站在了AI手機的頂峰。但仔細想想,現在的AI手機,其實還處於非常初級的階段。所謂的智能體,也只是在特定場景下提供一些簡單的服務。距離真正的人工智能,還差得很遠。所以,榮耀想要成為AI手機的領導者,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長城證券的算盤:AI智能體是下一個算力爆發點?
長城證券也來湊熱鬧,說隨著OpenAI以及谷歌等海外巨頭持續推進AI智能體進展,多模態推理能力進一步提升,隨著推理計算能力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將帶來算力需求的爆發增長,持續看好AI智能體及相關算力環節投資機會。這話說的很專業,但翻譯成人話就是:AI智能體很燒錢,需要大量的算力支持,所以利好算力芯片廠商。但問題是,算力需求真的會爆發式增長嗎?還是只是資本市場的一廂情願?畢竟,現在的AI應用,很多都還停留在實驗室階段,距離大規模商業化,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新國都的轉型:AI數字員工是真需求,還是炒概念?
新國都也開始轉型,說他們的子公司上海拾貳區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重點布局開展通用智能體技術研發,發展多模態AI產品,已發布首款AI“數字員工”產品,可為國內的企業及商戶提供高效運營的各類解決方案。這聽起來很高大上,但仔細想想,AI數字員工真的能替代人類員工嗎?還是只是在某些重複性工作上提供一些輔助?而且,AI數字員工的成本、安全性、可靠性等問題,也需要仔細考慮。所以,新國都的AI數字員工,是真需求,還是炒概念,還有待觀察。
信雅達的佈局:智能體應用開發平台是萬能鑰匙?
信雅達也宣稱,他們已經形成一套比較完整的AI產品体系,包括智能體應用開發平台。這話說的很有野心,好像有了這個平台,就能開發出各種各樣的AI應用。但問題是,AI應用開發平台真的能降低開發門檻嗎?還是只是讓更多的開發者進入這個擁擠的賽道?而且,AI應用的核心競爭力,還是在於算法和數據。如果沒有優秀的算法和豐富的數據,再好的開發平台也只是花架子。
物聯網的標準化:是行業的福音,還是新的枷鎖?
物聯網(IoT),聽起來很酷炫,好像什麼東西都能聯網。從智能家電到自動駕駛,物聯網正在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物聯網發展到現在,也面臨著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標準不統一。不同的設備,不同的平台,互聯互通很困難。所以,工信部成立了物联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想要統一標準。但这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工信部的算盤:誰將主導中國物聯網的未來?
工信部牽頭成立物聯網標委會,表面上是為了推動行業發展,提升互聯互通性。但實際上,也是一次權力的重新分配。誰能主導標準的制定,誰就能在未來的物聯網市場上佔據主導地位。這場標準之戰,背後是各方利益的博弈,是企業之間的競爭,也是國家之間的競爭。
山西證券的預測:物聯網市場規模將突破3000億美元?
山西證券跳出來說,中國物聯網市場規模到2028年將增至3264.7億美元,隨著AI渗透加速,物聯網行業有望再次迎來蓬勃發展。這個數字聽起來很誘人,但問題是,這個預測靠譜嗎?要知道,物聯網的發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包括技術成熟度、成本、安全性、隱私等等。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物聯網市場的發展速度可能會遠低於預期。
上市公司的掙扎:誰能在物聯網的紅海中殺出重圍?
上市公司这边,也是在努力尋找機會。中京電子說,他們在物聯網與工業互聯網應用方面有相關技術儲備和產品銷售。罗普特則专门成立基于物联网技术应用的智能硬件产品研究院,主打智慧燈杆、智能區域控制器等数据感知智能终端硬件设备的研发。但問題是,物聯網的應用場景非常分散,沒有哪個企業能夠通吃所有市場。所以,上市公司需要在細分領域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在物聯網的紅海中殺出重圍。而且,物聯網的競爭,不僅僅是技術的競爭,更是生態的競爭。誰能建立起自己的生態系統,誰就能在未來的物聯網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
漂浮式光伏:是藍海市場,還是海市蜃樓?
光伏,這個詞大家應該不陌生。太陽能發電嘛,乾淨又環保。但你見過把太陽能板放到海上的嗎?這就是漂浮式光伏。聽起來是不是很新奇?但問題是,這個漂浮式光伏,到底是未來的趨勢,還是華而不實的噱頭?
中國石化的豪賭:全海水漂浮式光伏是噱頭,還是戰略佈局?
中國石化在山東青島搞了一個全海水環境漂浮式光伏項目,號稱是中國首個實現工業運行的。佔地面積約60000平方米,裝機容量7.5兆瓦,每年可發綠電1670萬千瓦時。聽起來很厲害,但仔細想想,這點發電量對於中國石化來說,簡直是九牛一毛。那他們為什麼要搞這個項目呢?真的是為了環保?還是為了響應政策?又或者,只是為了在資本市場上講一個好故事?
華創證券的樂觀:漂浮式光伏將迎來爆發式增長?
華創證券跳出來說,未來3年漂浮式主要任務仍處於從樣機試驗到規模化商用的技術攻關和成本下降的質變階段;2026年起,漂浮式裝機規模將正式進入量變階段。預計2026-2030年,全球漂浮式新增裝機由2GW增長至12.2GW,複合年均增長率為57.3%;中國浮式新增裝機將由0.6GW增長至6.2GW,複合年均增長率為79.5%,成為浮式市場的主導力量。這個預測看起來很美好,但問題是,漂浮式光伏真的能實現規模化商用嗎?要知道,海上的環境非常惡劣,鹽霧腐蝕、颱風侵襲等等,都會對光伏設備造成很大的損害。而且,漂浮式光伏的成本也比陸地光伏高很多。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漂浮式光伏的爆發式增長可能只是個夢。
上市公司的卡位:誰能在漂浮式光伏的競賽中領先?
上市公司這邊,也在積極佈局。大金重工已與歐洲應用漂浮式風機公司進行技術對接,已有海風海工類產品進入歐洲市場。金風科技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直驅永磁和中速永磁系列化機組,是國內最早開始進行海上漂浮式風機技術研究和水池試驗的整機商。但問題是,漂浮式光伏的技術還不成熟,市場也還不確定。現在就All in這個賽道,風險還是很大的。而且,漂浮式光伏的競爭,不僅僅是技術的競爭,更是資金的競爭。誰能有足夠的資金支持研發和市場拓展,誰才能在漂浮式光伏的競賽中領先。
覆銅板的逆襲:AI時代的幕後英雄
覆銅板,這個名字聽起來很陌生,但它卻是電子產品不可或缺的原材料。手機、電腦、汽車,甚至AI伺服器,都離不開覆銅板。可以說,沒有覆銅板,就沒有現代電子產業。但覆銅板行業的發展,一直比較低調,很少受到關注。但現在,隨著AI的爆發,覆銅板也迎來了新的機會。
機構的吶喊:覆銅板行業兼具周期性和成長性?
有機構跳出來說,覆銅板行業兼具周期性和成長性,AI高景氣帶來新機遇。覆銅板是PCB核心原材料,傳統伺服器升級+AI伺服器滲透驅動覆銅板量價齊升。覆銅板在PCB原材料成本中占比約30%。Prismark預計2024年至2028年全球PCB產值複合增速預計為5.40%。其中,伺服器/存儲器領域增速預計為13.6%。這話聽起來很有道理,好像覆銅板行業馬上就要迎來春天。但仔細想想,覆銅板行業的周期性波動還是很大的。原材料價格上漲、下游需求下滑,都會對覆銅板企業造成很大的影響。而且,覆銅板行業的競爭非常激烈,價格戰時有發生。所以,不能盲目樂觀,還是要保持警惕。
東吳證券的分析:AI高景氣是覆銅板的救命稻草?
東吳證券也來分析,說覆銅板產業鏈上下游特性導致覆銅板行業周期性波動,当下周期呈修复态势:上游原材料价格稳中有升,覆铜板销售单价提高;下游主要产品需求回暖,推动覆铜板需求增长。同时AI产业蓬勃发展,为高频高速覆铜板成长注入新的动力,带来结构性成长机遇:AI服务器持续升级,覆铜板单机价值量提升显著;800G交换机将迎来大规模放量,为高频高速覆铜板价值量提升赋能。這話說的更具體,指出了AI對覆銅板行業的影響。AI伺服器需要更高頻、更高速的覆銅板,這對覆銅板企業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但問題是,高端覆銅板的技術門檻很高,不是所有企業都能生產。所以,只有那些技術領先的企業,才能真正享受到AI帶來的紅利。
上市公司的暗戰:誰能在高端覆銅板市場分一杯羹?
上市公司這邊,也在積極卡位。南亞新材表示,在高速覆銅板領域,公司系列產品在 Dk/Df 參數上具有明顯優勢,是國內率先在各介質損耗等級高速產品全系列通過華為認證的內資覆銅板企業,特别是高端高速產品已在全球知名終端AI伺服器取得認證,目前起量較為明顯。華正新材覆銅板產品中的高速材料可應用於數據中心的伺服器和交換機等設備。寶鼎科技表示,2024年公司電子銅箔產量為1.56萬噸,年產能為1.7萬噸。公司電子銅箔產品具有面密度均匀性高,抗剝離強度大,高温延伸率大及表面粗糙度低等技術優勢。根據2024年度數據,約三分之二銅箔產品供給公司下屬覆銅板企業自用,三分之一供應給其他覆銅板及PCB廠家。但這些公司到底誰能在高端覆銅板市場分一杯羹,還需要看他們的技術實力、客戶資源和市場策略。畢竟,高端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也更加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