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扶桑升級:L2生態變革與未來挑戰
以太坊「扶桑」升級:一場遲來的煙火?
以太坊的升級,總是像擠牙膏,一點一點地釋放。這次的「扶桑」(Fusaka)升級,聽起來很文藝,實際上就是一堆技術提案的打包。但說實話,在加密貨幣的世界裡,三年時間,足以讓一個項目經歷幾輪牛熊。2025 年底?誰知道那時候還有沒有人在乎以太坊?
ACDE 第 214 次會議:塵埃落定前的最後一塊拼圖
6 月 20 日的 ACDE 會議,核心開發者們敲定了 Fusaka 升級的最終範圍,基本上維持了原樣,只多塞了一個 EIP 7939 進去。這就像在已經塞滿行李箱的最後一刻,硬是把一雙襪子塞進去一樣。表面上,這標誌著 Fusaka 正式從「規劃」進入「實質落實」階段,但實際上,這也意味著,任何新的想法或改動,都只能等下一次升級了。這讓我想到一句話:區塊鏈開發,永遠在路上。
說到這個ACDE會議,我就忍不住想吐槽幾句。每次看他們的會議記錄,都感覺像在看天書。一堆專業術語,一堆縮寫,普通人根本看不懂。難道就不能用更通俗易懂的方式來溝通嗎?還是說,這是他們故意設置的門檻,為了讓圈外人覺得他們很厲害?總之,我對這種故作高深的姿態,實在是欣賞不來。
L2 的狂野西部:Fusaka 能否帶來秩序?
以太坊 L2 生態,現在簡直就像美國西部的淘金熱。各路英雄好漢,懷揣著一夜暴富的夢想,湧入這片蠻荒之地。Arbitrum、Optimism、Base,你方唱罷我登場,好不熱鬧。但問題是,這片土地缺乏秩序,詐騙、漏洞、Rug Pull,各種亂象層出不窮。Fusaka 升級,能不能像執法者一樣,給這片狂野的西部帶來秩序呢?我持保留態度。
交易費用的斷崖式下跌:誰在幕後操盤?
過去一年,L2 的交易費用簡直是跳樓大拍賣。以前轉個帳要幾美元,現在幾美分就搞定。這當然是好事,但問題是,這種低價策略能持續多久?難道 L2 運營商都是慈善家嗎?背後肯定有貓膩。也許是風投的補貼,也許是項目方的營銷策略。但無論如何,這種靠燒錢換流量的方式,終究不是長久之計。一旦資金鏈斷裂,或者營銷活動結束,費用肯定會漲回去。到時候,用戶還會買單嗎?
以太坊:一個永遠在「施工中」的巨型樂高
以太坊的發展,就像一個永遠在「施工中」的巨型樂高。這邊搭一塊,那邊砌一塊,永遠沒有完工的一天。The Merge、Dencun、Pectra、Fusaka,一個接一個的升級,讓人眼花繚亂。但說實話,這些升級真的解決了以太坊的根本問題嗎?我看未必。以太坊的可擴展性問題,就像一個永遠填不滿的黑洞。無論怎麼升級,總有新的瓶頸冒出來。或許,這就是區塊鏈技術的宿命吧。
從 The Merge 到 Fusaka:一場精心策劃的升級馬拉松
從 The Merge 到 Fusaka,以太坊的升級路線圖,就像一場精心策劃的馬拉松。每一步都經過精確的計算,每一個節點都安排得恰到好處。但問題是,這場馬拉松實在是太長了。從 2022 年跑到 2025 年,誰知道中途會發生什麼?也許會有新的技術突破,也許會有新的競爭對手出現。到時候,以太坊還能保持領先地位嗎?我表示懷疑。而且,這場馬拉松的終點在哪裡?以太坊的最終形態是什麼?恐怕連 Vitalik 自己也說不清楚。
Fusaka 的解剖學:一場外科手術式的升級?
Fusaka 升級,就像一場精密的的外科手術。開發者們試圖在不傷害以太坊主體的前提下,切除病灶、增強機能。但問題是,區塊鏈系統非常複雜,牽一髮而動全身。任何細微的改動,都可能引發意想不到的後果。這場手術,真的能成功嗎?
EIP-7594 (PeerDAS):一場關於信任與效率的豪賭
EIP-7594,也就是 PeerDAS,引入了「數據可用性採樣」機制。簡單來說,就是讓驗證者不用下載所有數據,只要抽樣一部分就能完成驗證。這聽起來很美好,既能減輕網絡負擔,又能提高驗證效率。但問題是,這種機制真的安全嗎?如果驗證者抽樣到的數據是假的,或者被篡改了,那怎麼辦?這等於把信任的基礎,建立在抽樣的隨機性之上,簡直是一場豪賭。
Blob:潘朵拉的盒子還是救命稻草?
Blob,這個詞聽起來就很奇怪,像一團黏糊糊的東西。Dencun 升級引入了 Blob 數據機制,讓 L2 可以把大量的交易數據塞進 Blob 裡,從而減輕以太坊主網的負擔。這就像把垃圾丟到一個大箱子裡,眼不見為淨。但問題是,這個箱子總有裝滿的一天。而且,Blob 數據的安全性如何保證?如果有人把病毒或者惡意代碼塞進 Blob 裡,那豈不是要完蛋?Blob 究竟是潘朵拉的盒子,還是以太坊的救命稻草?我看不清楚。
Verkle 樹:斷捨離後的輕盈?
Verkle 樹,聽起來像某種古老的魔法。Fusaka 計劃引入 Verkle 樹,實現狀態與節點結構的輕量化。這就像整理房間,把不必要的東西丟掉,讓房間更寬敞明亮。但問題是,哪些東西是不必要的?哪些東西是必須保留的?如果丟掉了重要的東西,那豈不是得不償失?而且,Verkle 樹的實現難度非常高,需要大量的計算和測試。這真的值得嗎?
EVM 的極限挑戰:Fusaka 能否突破瓶頸?
EVM,也就是以太坊虛擬機,是以太坊的心臟。Fusaka 升級也關注 EVM 的優化,試圖提升其靈活性與性能。但問題是,EVM 的設計非常古老,有很多歷史遺留問題。要徹底優化 EVM,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Fusaka 升級,真的能突破 EVM 的瓶頸嗎?我表示懷疑。
安全與擴容:一場永恆的蹺蹺板遊戲
在區塊鏈的世界裡,安全與擴容,就像一場永恆的蹺蹺板遊戲。要提高擴容性,往往需要犧牲一定的安全性。要保證安全性,往往會限制擴容性。Fusaka 升級,試圖在安全與擴容之間找到平衡。但問題是,這種平衡真的存在嗎?或者說,這種平衡能夠維持多久?我對此表示悲觀。
可用性的聖杯:Fusaka 能否讓以太坊飛入尋常百姓家?
以太坊一直有個夢想,就是成為像網際網路一樣普及的基礎設施。但現實是,高昂的費用和複雜的操作,讓許多人望而卻步。Fusaka 升級,能否成為那個讓以太坊飛入尋常百姓家的「聖杯」呢?我希望如此,但同時也保持警惕。
Rollup 開發者的春天:更低的成本,更大的舞台?
對 Rollup 開發者來說,Fusaka 意味著更低的數據寫入成本,以及更靈活的交互空間。這就像給了他們更肥沃的土壤,讓他們可以種植出更茂盛的應用。但問題是,有了更好的工具,就能保證開發出更好的應用嗎?還是會出現更多粗製濫造、毫無價值的垃圾應用?這取決於開發者的良心和創造力。
錢包與基建:準備好迎接下一波浪潮了嗎?
Fusaka 升級,對錢包和基礎設施提供者來說,也是一次挑戰。他們需要升級自己的系統,以支持更複雜的交互和更重的負載。這就像在海嘯來臨前,加固堤壩。如果準備不足,很可能會被下一波浪潮沖垮。但如果準備充分,就能夠乘風破浪,迎接新的機遇。
終端用戶的福音:絲滑般的鏈上體驗?
對終端用戶來說,Fusaka 的最終目標是帶來更低成本、更快速的鏈上體驗。這就像從泥濘的小路,變成平坦的高速公路。但問題是,即使道路再好,如果目的地沒有吸引力,用戶也不會來。以太坊需要更多 killer app,才能真正吸引用戶。
企業級應用的敲門磚:合規與規模化的雙重誘惑?
Fusaka 升級也試圖為企業級應用打開大門。EVM 擴展和狀態證明簡化,將使鏈上交互更易於接入監管系統和大規模部署。這就像為企業建造了一座堅固的城堡,讓他們可以放心地在鏈上開展業務。但問題是,企業真的需要區塊鏈嗎?或者說,區塊鏈能為企業帶來哪些獨特的價值?這仍然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