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船双瑞IPO折戟:军工背景难挡,募资用途引疑

Elias 2025年7月9日 即时新闻 20

深交所突发:中船双瑞IPO折戟沉沙,誰在扼腕?

红灯停!双瑞股份创业板上市之路戛然而止

7月5日,深交所網站一紙公告,宣告了中船双瑞(洛阳)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双瑞股份”)的創業板IPO之路,正式畫上了句號。是的,你沒看錯,就是那個背靠中國船舶集團,手握一堆“高大上”特種裝備的双瑞股份。本以為是穩操勝券,沒想到卻在臨門一腳的時候,自己踩了剎車!

深交所的公告言簡意賅:雙瑞股份自己撤回了申請,保薦機構中信建投也跟著遞交了撤回申請。理由?公告裡沒說,留給了吃瓜群眾無限遐想。想當初,深交所可是於2022年12月22日就受理了這家公司的申請,可見也是寄予厚望的。誰能想到,歷經一年多的漫長等待,等來的卻是這樣一個結局。

双瑞股份IPO终止

资本市场的“鬼故事”:临门一脚,為何功亏一篑?

這年頭,IPO撤回的案例並不少見,但雙瑞股份的撤回,卻格外引人關注。畢竟,這可不是什麼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而是有著深厚“軍工背景”的國企。背靠大樹,按理說應該是“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怎麼就突然熄火了呢?

市場上各種猜測甚囂塵上。有人說,是財務數據出了問題,經不起監管機構的嚴格審查;也有人說,是公司戰略發生了調整,暫時不想上市了;更有人陰謀論地認為,是背後有更深層次的原因,涉及權力鬥爭和利益博弈。總之,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可以肯定的是,双瑞股份的這次IPO折戟,絕非偶然,背後一定有著不為人知的內幕。這就像一個資本市場的“鬼故事”,聽起來毛骨悚然,卻又忍不住想一探究竟。

招股书背后的秘密:双瑞股份的“前世今生”

根正苗红的“军工血统”:出身名门,却难逃市场考验

双瑞股份,这家公司可謂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招股書上明明白白地寫著,它是一家“專業從事橋樑安全裝備、管路補償裝備、特種材料製品、高效節能裝備、能源儲運裝備相關產品的研發、製造、銷售的重點高新技術企業”。聽起來是不是很高大上?更重要的是,它的背後是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這可是中國軍工領域的巨無霸!

双瑞股份产品

有了這樣的“硬背景”,双瑞股份的IPO之路,本應一帆風順才對。然而,現實卻給了它狠狠一擊。資本市場從來不相信眼淚,更不相信“出身論”。即使你有著再耀眼的光環,最終還是要靠自身的實力來說話。雙瑞股份的產品,聽起來都很“高精尖”,但市場競爭力如何?盈利能力又如何?這些才是決定它能否成功上市的關鍵因素。

看不懂的股权结构:中国船舶的“左手倒右手”?

再來看双瑞股份的股權結構,簡直可以用“錯綜複雜”來形容。招股書顯示,直接持有双瑞股份54.53%股權的是洛陽雙瑞科技產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雙瑞科技”)。而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則是通過雙瑞科技、武漢船用機械有限責任公司、青島雙瑞海洋環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等七家公司,合計間接持有双瑞股份71.07%的股份,是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這種“隔山打牛”式的股權控制,讓人看得一頭霧水。為什麼中國船舶集團不直接持有双瑞股份的股份,而要通過這麼多層的“馬甲”?這背後有什麼樣的考量?是為了規避監管?還是為了進行利益輸送?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這種複雜的股權結構,不僅增加了公司的運營成本,也給未來的發展埋下了隱患。讓人不禁懷疑,這是不是中國船舶在玩“左手倒右手”的遊戲?

募资用途大揭秘: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特种装备研发中心:烧钱的无底洞,还是未来的发动机?

双瑞股份原計劃通過IPO募集6.5374億元人民幣,這筆錢要怎麼花?招股書上列出了四大用途:特種裝備研發中心項目、高品质不锈钢及合金材料产业基地项目、余热利用及冷热联供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這個“特種裝備研發中心項目”。

研發,聽起來就是一個“高大上”的詞彙。但搞研發,就意味著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人力和時間。這筆錢投下去,能不能 menghasilkan成果?什麼時候才能見到效益?這些都是未知數。對於一家上市公司來說,研發投入是一把雙刃劍。搞好了,可以提升公司的競爭力,帶來長遠的收益;搞不好,就會變成一個“燒錢的無底洞”,拖累公司的業績。

高品质不锈钢及合金材料:产能过剩的红海,如何突围?

再來看這個“高品质不锈钢及合金材料产业基地项目”。不锈钢和合金材料,都是重要的工業原材料。但近年來,中國的不锈钢和合金材料產能嚴重過剩,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双瑞股份想要在這個“紅海”中突圍,談何容易?

更何況,不锈钢和合金材料的生產,涉及到環保問題。如果双瑞股份不能有效控制污染,不僅會面臨環保處罰,還會影響到項目的順利進行。因此,這個項目能否順利實施,充滿了變數。

余热利用及冷热联供:环保概念的糖衣炮弹?

最後,是這個“余热利用及冷热联供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這個項目打著“環保”的旗號,聽起來很有前景。但實際上,余热利用和冷热联供技術,在國內的應用還不夠普及,市場接受度不高。双瑞股份想要在這個領域取得突破,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而且,余热利用和冷热联供项目的投资回报期通常比较长,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收回成本。这对于追求短期效益的投资者来说,可能缺乏吸引力。因此,这个项目能否获得市场的认可,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中信建投也“栽了”?保荐机构的责任与担当

李志强、毕厚厚:金牌保代的滑铁卢?

這次双瑞股份IPO撤回,不僅讓公司本身顏面掃地,也讓保薦機構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跟著“躺槍”。李志強、畢厚厚,這兩位可是中信建投的金牌保代,身經百戰,經驗豐富。沒想到,這次卻在双瑞股份的項目上“栽了跟頭”。

保薦機構,顧名思義,就是要為發行人的質量“背書”的。他們要對發行人的財務狀況、經營情況、發展前景進行全面的盡職調查,確保發行人符合上市條件。如果發行人出了問題,保薦機構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李志強、畢厚厚這次的“失手”,是否意味著他們在尽职调查的过程中存在疏忽?或者說,他們是被双瑞股份蒙蔽了?這些都需要監管機構進行深入調查。

IPO堰塞湖:中介机构的生存之道

近年來,A股IPO市場一直存在著“堰塞湖”現象,大量的企業排隊等待上市,僧多粥少。在這種情況下,一些中介機構為了搶奪項目,不惜降低標準,甚至與發行人合謀造假。這種行為,不僅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也擾亂了市場秩序。

中信建投作為國內頂尖的投行,自然不屑於做這種“齷齪事”。但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他們也不得不承受巨大的壓力。如何在保證項目質量的同時,提高項目成功率?這是一個擺在中介機構面前的難題。双瑞股份的IPO撤回,或許能給他們敲響警鐘:不要為了追求數量,而犧牲質量。畢竟,資本市場是殘酷的,任何的“放水”,最終都會付出代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ttps://www.touzishiye.com/archives/107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