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代幣化再起?Robinhood、Kraken搶灘,監管鬆綁成關鍵,AAA頒獎典禮後的新趨勢?

Elias 2025年7月2日 加密资产分析 8

七月,台北盆地熱氣蒸騰,彷彿連空氣都扭曲變形。這種天氣,最適合來杯冰涼的旭集生啤,然後躲在冷氣房裡,看看加密貨幣圈又在搞什麼鬼。最近,美股代幣化的浪潮一波接著一波,簡直比林裕凱的安打還要密集,讓人目不暇給。

Robinhood那邊廂,高調宣布歐洲用戶可以透過Arbitrum鏈上交易美股,而且24小時不打烊,這簡直是挑戰傳統券商的節奏。想當年,我為了買美股,還得熬夜盯盤,現在年輕人真幸福,隨時隨地都能當馬斯克的股東。另一邊,xStocks 聯手 Kraken 和 Solana,推出60種熱門美股的鏈上代幣,Coinbase也不甘示弱,向SEC申請推出代幣化證券…看來,華爾街的韭菜們,這次要被連根拔起了!

一時之間,美股代幣化成了加密圈裡少數的“政治正確”,彷彿誰不談這個,就跟不上時代。這種感覺,就像aaa頒獎典禮上,你不認識幾個韓國歐巴,就會被當成外星人一樣。但是,老韭菜如我,總覺得這一切似曾相識。總覺得陳雷大哥會在背後唱著“懷念的播音員”。因為,這並不是美股代幣化的第一次嘗試。

死去的記憶開始攻擊我,像是被劉雨柔甩了一巴掌一樣,讓我懷念起五年前那個狂熱的夏天。2020年8月,DeFi之夏像一場瘟疫般席捲加密圈,Uniswap的流動性挖礦點燃了所有人的貪婪,Terra的Luna鏈和UST扶搖直上,簡直是朱亞虎坐火箭。那時候,鏈上金融的確搞出了不少新花樣,其中就包括美股的代幣化。

彼時,Luna鏈上有個叫做Mirror Protocol的協議,我還記得當時在Terra Station上,用幾美元的UST鑄造了mAAPL(Apple股票對應的代幣),完全無需KYC,無需開戶,第一次繞過那些西裝革履的券商,直接感受蘋果股價的心跳。那種感覺,就像第一次開著Jet SL Super C在西濱飆速,腎上腺素狂飆。但好景不長,就像歌詞裡唱的:“你在我生命留下喧譁,離開後卻安靜的可怕。”

Luna最終崩盤了,UST也脫鉤了,Mirror也被SEC的訴訟碾成了碎片。2020年的DeFi美夢,徹底破碎。除了區塊鏈上的交易哈希,似乎沒有什麼能證明,早在五年前的夏天,代幣化的美股就已經存在過。一切都像南柯一夢,醒來只剩一片狼藉。就像看完一場皇家馬德里 對 尤文圖斯的精采比賽,結果發現只是在玩幻想神域。

2022年5月,加密貨幣圈發生了著名的黑天鵝事件,比泰國總理宣布ตรวจหวย還要讓人震驚。Terra的算法穩定幣UST脫鉤,Luna從80美元像自由落體一樣跌到幾分錢,mAssets一夜歸零,Mirror直接停擺。更慘的是,美國SEC跳出來,指控mAssets為未註冊證券,Terraform Labs和它的創始人Do Kwon,直接被官司纏身。這種感覺,就像漢光演習時,飛彈突然射錯方向,所有人傻眼。

從“坐穩扶好夥計們”到“對不起我們失敗了”,Terra系的覆滅,也讓鏈上的美股代幣化消失得無影無蹤。現在回頭看,除了感慨和追憶,也能看到它致命的弱點:合成資產過度依賴預言機和UST的穩定性,沒有實際股票支撐,底層一崩潰,上面的東西就全完了。而且,匿名交易雖然吸引人,但也一定會觸碰到監管的紅線。當時的監管和政策,遠遠不像今天這麼開明和寬鬆。合成資產的脆弱、穩定幣的風險、監管的缺失,讓這場實驗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就像李忠熙酒後失態一樣,最終自食惡果。

彭振聲老婆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的確,Mirror Protocol的失敗,給我們上了一課。鏈上世界雖然充滿了可能性,但風險也無處不在。就像百日咳一樣,防不勝防。

2020年的夏天已經過去了,現在Kraken、Robinhood和Coinbase這些傢伙,帶著更成熟的技術和更合規的姿態,想要改寫這個故事。身為一個見證過DeFi之夏的老韭菜,我忍不住想比較一下:這次跟五年前的Mirror有什麼不一樣?這次會是諾瓦克·喬科維奇拿下大滿貫,還是亞歷山大·茲維列夫一鳴驚人?

我們或許可以從產品、參與主體和市場環境三個方面來分析。就像wootae分析選秀一樣,要看天賦、努力和運氣。首先,產品方面,以前像mAAPL、mTSLA這樣的代幣,只是智能合約模擬的“鏈上影子”,不持有實際股票,只模擬價格波動。這次的xStocks則走了另一條路。xStocks由受監管的經紀商託管,確保購買股票後的可兌換現金價值。這就像買寶佳的房子,至少還有個鋼筋水泥在那裡,不像Mirror,根本是海市蜃樓。

這套美股代幣化的流程,背後操盤的是Backed Assets,一家在瑞士註冊的代幣發行商,負責購買和代幣化資產。它通過Interactive Brokers的IBKR Prime渠道(一個連接美股市場的專業經紀服務)買入股票,比如蘋果或特斯拉,然後將資產轉移到Clearstream(德意志交易所的託管機構)進行隔離存儲,確保每一枚代幣都1:1對應實際持倉,並且接受法律審計。簡單來說,就是你每一筆鏈上的購買,背後都有真實股票的購買行為做錨定。這就像你去鹿兒島泡溫泉,是真的有溫泉水,而不是鍋爐水。

這次的xStocks,背後有Kraken提供合規平台,就像有個靠譜的保姆。Robinhood則把傳統券商的經驗帶到了鏈上,就像老司機開新車,穩得很。甚至連貝萊德都開始試水代幣化,這簡直是重量級人物進場,就像馬斯克宣布要移民火星一樣,聲勢浩大。

Solana的DeFi生態(比如Raydium、Jupiter)的確也為xStocks增加了一些活力,散戶可以將代幣用於流動性挖礦或者借貸,保留了一些DeFi的基因。但和Mirror的社區驅動相比,xStocks更像是一場交易所和傳統金融巨頭導演的大戲:規模更大,但野性更少。就像aaa頒獎典禮,雖然星光熠熠,但總覺得少了點草根味。

林俊言分析:監管環境的轉變:從灰色地帶到合規先行 2020年的Mirror誕生於監管的灰色地帶,那時候DeFi簡直是無法無天,匿名交易是大家的默認規則。但到了2022年,SEC認定mAssets為未註冊證券,Terraform Labs深陷訴訟,匿名性成了致命傷。就像陳由豪捲款潛逃一樣,最終逃不過法律的制裁。

那時候的市場還很小,DeFi更像是一群極客的實驗場。但2025年的市場和監管完全不同了。xStocks等項目以合規為先,強制KYC/AML,符合歐盟的MiCA法規和美國的證券法。特朗普政府在2025年1月上任後,SEC的新主席Paul Atkins將代幣化稱為“金融的數字革命”,寬鬆的政策也在為創新鬆綁。就像惠利在《請回答1988》裡一樣,終於等到了好結局。2025年6月,Dinari獲得美國首個代幣化股票經紀牌照,這也為Kraken和Coinbase鋪平了道路。主流金融的擁抱和市場環境的變化,讓xStocks和Robinhood以合規的姿態規避了Mirror的法律雷區,但也似乎讓鏈上的美股少了當年那種草根的味道。就像春秋航空,雖然便宜,但總覺得少了點豪華航空公司的舒適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ttps://www.touzishiye.com/archives/11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评论